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子栏目2

子栏目2

美]路易斯·费希尔 列宁的一生(九)

发布时间:2023-09-25 08:02:36    来源:半岛体育平台登录入口

  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图为1917年11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讲话。

  【译者的话】古今中外,每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对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比较突出的成就时,就会有人为之撰写传记,而像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其传记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的确,无论在苏联国内,或者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曾出版了大量的多种版本的列宁传记。然而这些传记大多写得或者是不够全面,或者是不够真实,或者是不够详尽。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美国著名作家路易斯·费希尔写的这部列宁传记则比其他所见列宁传记都写得更全面和更详实。能确定地讲,这是世界上写得最为精彩的一部列宁传记。由于此书写得极为成功,所以美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评价此书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据《世界已故名人录》和本书英文原版中的作者简介说,路易斯·费希尔是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兼作家,1896年2月29日生于费城,并在那里接受教育和任教。1922年被纽约《邮报》派往柏林,在此后的25年中,他辗转欧亚两洲,进行各种新闻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开始遍游世界,采访各国当时的要人,并对他们进行了认线年代,他是甘地家中的座上客。他先后访问并结识了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尼赫鲁和铁托等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他是俄国问题以及印度和中东问题的权威。他的主要著作有:《帝国》、《为啥不承认俄国》、《机器和人在俄国》、《甘地与斯大林》、《斯大林与希特勒》、《甘地生平》、《斯大林的生与死》、《胜利的曙光》、《伟大的挑战》、《人与政治》、《俄国纪游》、《重访俄国》、《世界事务中的苏维埃》、《列宁的一生》等著作。

  路易斯·费希尔一生中写了几十部著作,然而他花力气最大的是写列宁。因为他认为在世界各国的所有领袖中惟有列宁最伟大,其他任何国家的领袖都无法与列宁相比。为写列宁,他曾两次访问俄国,在那里居住了14年之久。英文原版的简介中说:“基本上没有人比路易斯·费希尔更有资格来写苏维埃制度之父的生平。他第一次访问俄国是在1922年,当时他曾会见过列宁,并留心观察那个正在进行革命斗争的国家。从那时起,他一直不知疲倦地研究苏维埃事务,研究列宁。”他先后用了40年左右的时间最后终于写出了《列宁的一生》这部巨著。这是他一生中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此书出版后,立即轰动了美国文坛,震动了西方世界,因而荣获了美国的国家图书奖。

  当列宁一心要获得他在1917年11月7日所夺得的那个政权时,他坚决反对通过谈判来达到和平。他认为国际革命同和平是一对孪生子。列宁在1917年5月为党的代表会议起草的《关于和平的决议》中写道:“代表会议再一次抗议资本家对我党进行的诽谤,他们说我们赞同和德国单独媾和。”对这个主张列宁是厌恶的,他说:“我们大家都认为德国资本家同俄、英、法等国的资本家一样是强盗,而德皇威廉同尼古拉二世以及英、意、罗等国的君主一样是戴王冠的强盗。”接着,列宁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只有使至少几个交战国的全部国家政权转到……无产者和半无产者(即中农——路·费·注)阶级手里,才能……结束这场战争。”①他说明了这种情况怎么样才可以发生:“革命阶级……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摧毁资本家的经济统治……并会立即公开向各国人民建议,在完全放弃任何兼并的基础上缔结民主的和约。……这些措施和这个公开的和平建议,会使各交战国的工人彼此完全信任……必然会使无产阶级举行起义反对那些拒绝接受所建议的和约的帝国主义政府。”②

  要结束战争只可以通过造反的无产阶级的直接发动,而不能通过单独的和谈。同时列宁还主张俄国的士兵和敌国的士兵在前线举行联欢。普列汉诺夫(他一度曾是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老师)对此持反对意见。列宁在1917年5月11日回答他时说:“不,前社会主义者先生,我们支持的各条战线上的联欢不会导致一些国家的资本家之间的‘单独’媾和,而会不顾各国资本家的愿望,导致各国革命工人之间的普遍和平,反对资本家,进而打碎他们的枷锁。”③

  但是,布尔什维克继续受到指责,说他们力求单独媾和。这激怒了列宁。因为他欢迎的是在俄国战线上实现“事实上的停战”。他问自己的反对者们:“事实上的停战究竟有什么不好呢?……有人反对我们说,停战只在一条战线上,因此有造成单独媾和的危险。但是,这个反对意见显然站不住脚。既然俄国政府和俄国工农都不愿意同德国资本家单独媾和(各位明白,我们党……多次反对过这样的媾和),既然在俄国谁也不愿意同个别国家的资本家单独媾和,那怎么会导致、什么样的奇迹会导致单独媾和呢??谁能强迫这样媾和呢??”④

  1917年5月27日,列宁作了以《战争与革命》为题的演讲(这篇演讲第一次发表在1929年4月23日的《真理报》上)。在这篇演讲里,他阐述了战争的起源,他断言:“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是那种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战争。必须弄清楚,这场战争是由什么样的历史条件造成的,是由哪些阶级进行的,是为了什么而进行的。”①他引证了他所喜爱的克劳塞维茨的话来加以解释:因为“战争是政策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的性质决定于由哪个阶级掌握政权。如果执政的是资本家,那战争就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

  作为帝国主义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实行旧的或新的兼并而进行的。根据列宁所下的定义,“凡是根据皇帝或政府的决定而不是根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自愿被并人另一个民族的民族,都是被兼并的民族,被掳掠的民族。”②列宁没有给“大多数”这个词下定义。他没有讲“工农的大多数”,而只是讲“大多数”。但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是没办法得到正式的估价的。只有通过自由投票才能够确定大多数人的愿望。

  列宁举出波兰和库尔兰作为用强力实行兼并的例子。他说:“库尔兰和波兰是被俄、德、奥这三个戴王冠的强盗一起瓜分的。他们已瓜分100年了,他们各自撕了一块鲜肉,不过俄国强盗当时强些,因而抢得多些。”现在变得更强大的德国对以前的瓜分表示怀疑:“它说:让我们来重新瓜分吧!”列宁说:这样的竞争遍及全世界。“这就是这次战争的起因。”③

  列宁继续说:“现在我来谈谈最后一个问题,这就是怎样结束战争的问题。……说我们主张靠单独媾和来结束战争,真是荒谬绝伦!想靠单方面停止军事行动来结束这场由各个最富有的国家的资本家进行的战争,结束这场由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进程引起的战争,这种想法愚蠢透顶,甚至加以反驳都是可笑的。……各国资本家进行的战争,只有靠反对这些资本家的工人革命才能结束。……工人革命正在全世界发展。当然,在其他的国家里,革命困难一些。那里没有尼古拉和拉斯普廷那样的疯子,那里执政的是资本家阶级的优秀人物。”然而,革命“必然要到来”。未来是属于革命者的。“全世界的工人一定会胜利。”①

  虽然如此,列宁并没有提出要进行暴力革命。他以肯定的口气说:“我们不想‘夺取’政权,因为革命的全部经验教导我们,不依靠大多数人的政权是不巩固的。‘夺取’政权将是一种冒险行为,所以我们的党不会这样做。”但是‘如果政府将来成为大多数人的政府时……如果工兵代表苏维埃取得了政权,而德国人还在接着来进行战争,那我们怎么办呢?”在这里,列宁重复了1915年他在瑞士讲过的话:“如果俄国的革命阶级——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它应该建议媾和。如果德国的资本家或任何别的国家的资本家拒绝接受我们的条件,那时我国工人阶级就将一致赞成进行战争。我们并不要求一举结束战争。我们不许这种诺言。我们不宣传按照单方面的意志来结束战争,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②

  在6月7日的《真理报》上,列宁简要地讲了类似的思想。他补充说:“不进行革命,日本决不会归还胶州湾,英国决不会归还巴格达和非洲的殖民地。”③

  13天之后,《真理报》上发表了列宁的一篇标题为《有没有一条通向公正和约的道路?》的文章,他又回到了自己常常思考的问题上来,并且做出了结论。他认为通向不兼并的和约的道路就是“通过反对各国资本家的工人革命”。

  “媾和是可能的。公正的和约就是没有兼并、没有侵占的和约。让德国的资本家强盗们和他们的戴皇冠的强盗威廉知道,我们不会同他们去磋商,我们不仅认为他们在战争爆发后夺到的土地是浸占的土地,而且认为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归属普鲁士的丹麦土地和波兰土地也统统都是侵占的土地。

  “我们认为波兰、芬兰、乌克兰以及其他非大俄罗斯的土地都是俄国沙皇和资本家侵占的土地。

  “我们认为英法等国所有的殖民地、爱尔兰以及其他等地,都是这些国家的资本家侵占的土地。”①

  列宁不是笼统地号召“至少在几个交战国里”进行工人革命作为实现公正的和平的必要条件,他现在提到的是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并补充说:“如果英国、日本和美国的资本家企图抗拒这种和约”,那就会发生世界革命,其结果是工人“会战胜全世界的资本家”。②

  9月8日的报纸上发表的一篇列宁的文章,其语调与以往不一样。他认为,“英法帝国主义者不同意现在进行和平谈判,而德帝国主义者则同意。”③原因是德国人想通过“交换割地”即交换领土和殖民地同西方国家达成协议。

  米留可夫的报纸写道:“德国政府委托列宁来宣传和平。”列宁在回击这种责难时,把责难自己的人叫做“进行卑鄙诽谤的骑士”。

  在1917年9月科尔尼洛夫叛乱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鉴于国内的焦灼的事态,布尔什维克在保护国家方面是否支持临时政府?但是列宁坚持要对克伦斯基采取敌对态度。列宁决定,布尔什维克要接着来进行的宣传鼓动,不过“此刻与其说应该鼓动直接反对克伦斯基,不如说……只有政权转归无产阶级以后,媾和以后,撕毁秘密条约和割断同银行的联系以后,——只有在这以后,我们才可以成为护国派。无论是占领里加,或是占领彼得格勒,都不能使我们成为护国派。……在这以前,我们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我们反对战争,我们不是护国派。”①

  列宁在9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里写成了一本小册子,标题是:《大难临头,出路何在?》②。这本小册子于10月份出版。列宁在这本小册子里把俄国的经济情况描写得很阴暗:“饥荒逼近。政府不起任何作用。”列宁建议克伦斯基立即采取下列措施:“(1)把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银行,并由国家监督它的业务,或者说实行银行国有化;(2)把各个辛迪加即资本家最大的垄断组织(糖业、石油业、煤业、冶金业等等辛迪加)收归国有;(3)取消商业机密;(4)强迫工业家、商人以及所有企业主辛迪加化(即强迫他们参加各种联合组织);(5)强迫居民加入消费合作社,或者说鼓励加入并且对此实行监督。”③

  列宁知道,他用这样的纲领是骗不了任何人的。他说:“这里描述的实质上多半不是民主主义的措施,而已经是社会主义的措施了。”于是资产阶级的报刊、社会革命党人的报刊和孟什维克的报刊便掀起了一阵喧嚷:“他们说什么我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列宁反驳道:“俄国的资本主义也成了垄断资本主义。”①“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情况在战时就已经反映出来了。列宁解释道:“这就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社会主义无非是变得有利于全体人民的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就这一点来说,国家资本主义垄断也就不再是资本主义垄断了。”②

  如果在社会主义下国家立即开始消亡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怎么可成为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呢?既然在国家的手里集中掌握着全部工业和商业或者对它们的监督,那国家是不可能消亡的。此外,如果像列宁所预料的那样,资本主义的垄断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后者的目的是造福于全体人民,而前者则不追求这样的目的,那样的话,不为全体人民的福利服务的国家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就同私人资本主义没什么区别了,就一点也不比它好了。应当认为,列于所说的“全体人民”,是指本国所有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阶级;他把人民看做是人,而不是把人民看做是国家。新的制度是否为人们造福了呢?这是一个涉及苏维埃国家从1917年以来的全部历史的问题。不管怎样,列宁的话依然有效:“社会主义无非是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而已。”社会主义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而如果说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在所追求的目的和所达到的结果方面都不同于私人资本主义的话,那它就其结构和实质来说毕竟仍然是资本主义。

  列宁在以这样的形式确定了社会主义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变种之后,就来叙述很能说明他的特点的观点:“在这里,中间道路是没有的。……不走向社会主义,就不能从垄断组织……向前进。或者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或者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那就必然会……用反动官僚手段来压制工农群众的‘革命民主的’要求。中间道路是没有的。”①

  在列宁看来,中间道路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是没有的。他一向过甚其词地使用:或者一或者,红的或者黑的。但是能不能够既是红的又是黑的呢?就是说能不能够既向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前进,又用“反动官僚手段”来压制群众的民主要求呢?对苏联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就可以作这样的解释。

  现在列宁谈到了基本问题。他解释道,战争正在把垄断资本主义变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使人类异常迅速地接近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②

  列宁还是在9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里写了一个秘密的宣言(这个宣言在1921年以前始终没发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③他没有引证任何统计方面的证据就断言:“多数人民是拥护我们的。……为什么布尔什维克正是现在必须夺取政权呢?因为彼得格勒眼看就要被放弃,而这会使我们的成功机会减少百分之九十九。……也不能‘等待’立宪会议,因为克伦斯基之流随时都可能闲放弃彼得格勒来破坏立宪会议。只有我们的党掌握了政权才能确保立宪会议的召开……英帝国主义者和德帝国主义者单独讲和是应当且能阻止的,只是必须赶快行动起来。”④

  这里奏的已经完全是另一种音乐了。列宁建议党“把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以及莫斯科区域)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和推翻政府的问题提上日程。……要记住并且深入思考马克思的关于起义的名言,如‘起义是一种艺术’等等”。⑤

  “等待布尔什维克得到‘形式上的’大多数,这是天真的想法,没有一次革命这样等待过。”①

  现在列宁已经准备依靠布尔什维克的少数来开始做暴力革命了。在他的坚持下,革命的准备工作开始了。

  列宁说过,西方国家的革命会困难些,因为那里没有像尼古拉和拉斯普廷那样的疯子。列宁的这些话证明了他赋予个人以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许多事件中他自己就起了这样的作用。爱·卡尔关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取得的胜利写道:“党的胜利几乎能完全归功于列宁,因为他善于迫使党来接受他自己个人的志愿,并善于吸引那些时常动摇的同志跟着自己走。”②约翰·里德引证了列宁在11月3日讲的线日发动嫌太早了。必须使起义具有全俄罗斯的基础;而在6日那一天,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还没有到齐……但是另一方面,11月8日发动又嫌太迟了。因为到那时候,大会将组织就绪,而要求一个人数很多的会议来采取迅速的、决定性的行动是有困难的。我们一定要在11月7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那一天举行起义……”③

  起义的前一天还在躲藏着的列宁给中央委员们写了一封迫不及待的、被情况激怒了的信:“很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无论如何必须在今天晚上,今天夜里逮捕政府成员,解除士官生的武装(如果他们抵抗,就击败他们),如此等等。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④

  ②爱德华·哈利特·卡尔《布尔什维克的革命(1917一1923)》1950年伦敦英文版第1卷第99页。

  列夫·托洛茨基对列宁的作用作了同样的评价:“如果我们在十月夺取不了政权,那我们就会根本夺取不到了。在十月前组成我们的力量的是不断地涌向我们的群众,他们相信这个党定能作到别的党所不曾作到的事情。如果他们看见我们在那个关头表现出动摇、观望和言行不一,那他们就会在两三个月中很快地离开我们,就像在此以前他们很快地离开了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那样。那样的话,资产阶级就会获得喘息的机会,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来缔结和约……列宁所了解到的、觉察到的和感觉到的正是这一点。他的不安、焦急、怀疑以及后来证明是挽救了革命的强大压力,就是由此产生的。”①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当时在思想上是反对发动革命的。其他一些担任领导工作的布尔什维克认为发动革命为时尚早。如果党是由加米涅夫或其他与之类似的什么人来领导的话,那革命可能就不会发生。适时是政策的基础。列宁善于规定日期。

  历史创造了良机。战争给布尔什维主义提供了良机。列宁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良机。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神奇的公式。他在1917年9月11日宣称:“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切详细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怎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干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②

  像一切政治家一样,列宁在摸索着前进的过程中,使理论适应于实践。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看准良机并善于利用良机。就这个意义上来讲,他是一位博大精深的机会主义者。起初他赞成由多数派来进行统治,所以他支持本应当体现多数派意志的立宪会议。因此,他曾说他不想用暴力方式夺取政权。可是后来他却毫无根据地说,多数派是跟着他走的。事实上他之所以用武力夺取了政权并解散了立宪会议,是因为多数代表是反对他的。

  列宁许下不通过武装革命来推翻克伦斯基这一诺言是否说明他口是心非呢?他许这种诺言是否企图掩盖他对起义的准备并保护党不受迫害呢?或者他捍卫多数派的政权,是否想把人民中具有民主思想的多数人争取到布尔什维克方面来呢?

  在从沙皇垮台到克伦斯基垮台这一期间,列宁一再公开地谈到不缔结单独和约的诺言。他是否企图以这样的形式来扔掉“德国间谍”这个有损于他的党的外号呢?

  另一方面,列宁无疑相信世界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并认为战争是这一革命的孵卵器。他对世界革命的信念是否真诚,这很难说。不管怎样,他为世界革命所作的宣传使人感到他是别有用意的。俄国人民需要和平。列宁便向人民许诺和平以换取人民在政治上对他的支持。和平能够最终靠两条途径来达到:单独媾和或者普遍和平,只有实现普遍和平才能够普遍结束战争。要求实现单独媾和会使有些人感到难堪的,也是不实际的。由于革命而建议实现普遍和平,在俄国已发生革命的情况下,“起码”在法国和德国看来,这是合乎逻辑的。而对列宁来说,这是最好的政治纲领:俄国的布尔什维主义革命燃起欧洲革命之火,而欧洲革命将带来和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联系热线:021-33878606
联络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7 半岛体育平台登录入口. 沪ICP备14033863号-1